黄永玉新作展亮相上海世博馆 |
4月16日,“如此漫长·如此浓郁——黄永玉新作展”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开展。该展集中展示了黄永玉在90岁以后创作的彩墨、版画、雕塑等200余件作品,并系统性地展出了他的手稿、出版物及文献档案。
黄永玉曾说:“我这辈子最倾心的地方莫过于上海了。”因此,黄永玉的上海人生成为本次展览叙事的新视角,特别呈现《行囊》《消灭打手》等上海主题代表作,还原“冒险家乐园”如何滋养出艺术家骨子里的新潮与锐气,并向这位“百... 详细>> |
|
|
伯安的性格 |
李伯安 《走出巴颜喀拉之一·圣山之灵》(局部) 纸本水墨设色 1991—1994年
李伯安走了,但他春天般永不消失的腼腆的微笑、大姑娘般的温柔、烈焰一般的炽情、钢铁一般的坚强意志,异常清晰地浮现在眼前。
然而,他确实是去了,不会再回来了。
工作的时候,我与伯安在一个办公室,桌子对桌子,相处长达25... 详细>> |
|
|
张建京:让牡丹从“枝头”走上“心头” |
又是一年春好处,洛阳城再次换装“真国色”。街巷、公园、景区,无处不见牡丹,美术馆的展厅里同样绽放着牡丹风华。
4月5日,“与花传神·当代名家绘牡丹展”亮相洛阳美术馆,通过“欣欣生意”“群芳吐艳”“独占春光”“花开时节”“与花共舞”“意在东方”6个篇章,汇聚全国美术名家200余件牡丹佳作,以花为媒、以墨为韵,展示牡丹文化的时代新内涵、新活力,邀请广大观众与牡丹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。
... 详细>> |
|
|
一朵牡丹里的中国浪漫 |
牡丹入画,并非偶然。牡丹入画的历史与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基本相合,更与时代的社会风气、文人心态、民风民俗等影响下的文学艺术发展息息相关。早期,牡丹仅作为药材入史籍。随着唐宋牡丹种植栽培、园艺观赏的兴起,牡丹作为一种审美意象走进文人雅士和民间文化群体之中。诗赏牡丹,既是对不同时代牡丹审美文化的直接反映,更是与牡丹在绘画中的寓意内涵变化相互映衬。“不取其姿,而取其意,不取其意,而取其德”,文人在诗中比德写意,彰显牡丹的品格风... 详细>> |
|
|
“匠心独运、丹青化境”,梁志超工笔重彩花鸟画精品展开幕 |
“匠心独运、丹青化境——梁志超工笔重彩花鸟画精品展”正在东城区文化馆风尚美术馆展出。本次展览汇集著名工笔重彩花鸟画家梁志超先生近十年创作的80余幅精品力作,全面呈现其“以传统为骨、以时代为魂”的艺术追求,为观众带来一场融汇东方美学与当代精神的视觉盛宴。
梁志超,曾任河南省花鸟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、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、开封市美家协会副主席、开封市中国书画研究院院长。现任中国书画院副院... 详细>>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