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清竹雕流派浅谈 |
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形成流派。中国竹雕艺术于明末清初成熟后,流派也逐渐形成并展示出来;中国民间收藏的竹雕器件,也不乏明清时期的流派名家作品。下面,我们作一些简要的介绍。
嘉定派竹雕
自明代正德、嘉靖之后,竹刻艺术发展十分迅速,几乎每个时期都有一些杰出的艺术家涌现出来。当时,大部分竹刻高士都集中在江苏嘉定和金陵一带,一些士人便将这些精工典雅的作品,根据雕刻技法和风格特征划分流派,于是出现了嘉定派。嘉定... 详细>> |
|
|
大有可为的竹雕香筒 |
近年来,文房用品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可谓风光无限。今年春拍,多家拍卖公司都将文房用品作为重头戏推出。如北京诚轩推出的凛然轩藏珍文房专题,由于普受市场认可,成为海内外买家争抢的目标,不少拍品都创出高于预估价多倍的佳绩。
提起文房收藏,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笔、墨、纸、砚这文房四宝。实际上,从收藏投资的角度来看,在文房用品收藏中,关注“杂项”部分机会可能更多。所谓文房用品中的“杂项&rd... 详细>> |
|
|
竹雕的种类 |
竹雕器按其功能大致可分为:
实用器和陈设摆件两大类,实用器中以文房用品最为多见,摆件则主要是以人物、动物、植物等为题材的圆雕作品。
实用器:
竹雕实用器中文具类属大宗,如笔筒、臂搁、洗、印章等,其次是杯、壶、盒、炉、香筒等日常用具,此外还可见到竹雕仿古器(如尊)、乐器(如萧)等。
竹雕葫芦式盒(清初)
摆件:
以人物、动物、花鸟、如意等为题材的竹雕摆... 详细>> |
|
|
武穴竹雕亟盼流传后世 |
他是一代“竹艺之圣”章水泉的高徒———竹艺师范道正,雕刻的竹器工艺品被誉为中国一绝。而年近六旬的他现在最担心的是:竹雕工艺后继无人
21年前的1983年4月24日,《光明日报》以《竹艺之圣后继有人,楚香竹苑又绽新花,范道正独创竹雕艺术,自成一绝》为题,专题介绍了武穴市竹艺师范道正的竹雕艺术品。
而在21年后,当笔者走进武穴市北新村一普通民舍里,如... 详细>> |
|
|
千岁木雕养眼天价奇石现身 |
用2000年树龄的花梨木雕成的大型苏州园林组雕、经过两亿多年演变的树化玉、世界稀有的阴沉木大型茶几……一件件独一无二的奇石、根艺陆续摆进了利群市场内,在利群市场举行的首届银川奇石、花卉展将于26日开幕,届时市民可到展区内品味石趣、赏花观鱼。
树龄为2000年的花梨木已属罕见,由4个树龄均为2000年的花梨木雕成的苏州园林更是让人瞠目结舌。根据树根的天然形状,由名家雕成的亭台楼阁、小... 详细>> |
|
|
木雕世界写春秋——记江西南丰木雕艺人台属王志明 |
王志明,台属,擅长木雕,在江西南丰被誉为“傩舞之乡的木雕艺人”。
今年50岁的王志明从其祖父算起,三代人都以木工手艺为生,算是木匠世家。早在抗日战争时期,王志明的祖父带着全家老小挑着一担箩筐一路逃难来到南丰,在南丰县莱溪乡的一个偏远小山村落了家,生活过得非常艰难。迫于生计,王志明读完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,12岁时便跟随父亲学做木工,走村串户为村民造房子、做家具。由于年纪小,一把2公斤重... 详细>> |
|
|
牙雕乳润婆亲 |
远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,大汶口遗址中就有象牙雕品出土,但刻纹较简单抽象。商周出现了雕琢精美的杯等实用象牙器皿,器物上所雕纹饰变为繁密典重,层次丰富,立体感强。经历了汉唐宋元的演进,牙雕品渐趋玲珑活泼,诡秘神奇,使牙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而迈入了明清时期的鼎盛期。并与竹、木、角雕一起构成了我国近古四大雕刻技艺。
明清两代,京都、广州与长三角地区涌现出一大批专事或兼施牙雕的宫廷和民间艺匠。而此时的象牙材料在我国... 详细>>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