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承传统 反叛传统 创造传统——董其昌的传统与创新辩证法 |
似乎很难用一句话评判董其昌的艺术贡献。作为明代书画史上的重要人物,他凭借独具风格的书画艺术而享誉后世。然而,他的显赫声名不只来源于此。他还是一位极具自觉意识的艺术理论家。凭借敏锐的历史洞察力与深厚的理论修养,他提出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理论命题,如仿古理论、“南北宗”论、笔墨精妙论。这些理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艺术发展的脉络,直至今日,依然富有生命力。这是因为董其昌拥有根植于传统的创新智慧,并深谙关于传统与创新的辩证法。
... 详细>> |
|
|
郭怡孮的《怡园艺话》 |
日照香江—为1997年香港回归而作(国画) 136×215厘米 1996年 郭怡孮
近日,在中央文史研究馆举办的“郭怡孮《怡园艺话》等系列新书首发座谈会”上,85岁高龄的花鸟画家郭怡孮虽谦称自己“不擅长文字”,但由他撰写的《怡园艺话》却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与真挚情感,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窥探中国花鸟画发展与艺术家心路历程的窗。
翻开《怡园艺话》,37篇文章犹如37幅徐徐铺展的艺术长卷,... 详细>> |
|
|
由项元汴鉴藏揭开美术史一角 |
封治国是一位杰出的油画家,他撰写的《与古同游: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》更是把艺术的个性与学术的沉思完美地契合在一起,而且含藏着诸多启人深思的问题。
在中国,自宋代以降,美术收藏史形成一部特殊的美术史。收藏家多为艺术家或艺术赏鉴家,如宋代的米芾、元代的赵孟頫、明代的文徵明,都是大收藏家。但有藏品传世的收藏家中,项元汴堪称独树一帜,无人能与之比肩。古代书画中的赫赫名迹,总有他的藏印,若无其印痕,倒令人有些不... 详细>> |
|
|
文徵明的书画之路:从科举失意到艺术巅峰的文人蜕变 |
文徵明(1470-1559),原名壁,字徵明,号衡山居士,明代吴门画派的核心人物。他早年九试科举不第,却在诗文书画中开辟出一条文人艺术的通天之路。其艺术生涯以54岁入京任翰林院待诏为分界:前期浸淫江南文人圈,后期归隐苏州专事创作,最终以90岁高龄成就“人书俱老”的艺术境界。笔者作为吴地后学对文先生的书画艺术成就倍加推崇,本文试图对其书画之路、艺术成就 、艺术教育、艺术价值、艺术基因、笔墨密码、精神地图等进行探究和深度观察... 详细>> |
|
|
燕京书画社“画说五岳•泰山写生创作展”亮相 |
“岱宗夫如何?齐鲁青未了。”泰山,承载着华夏数千年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,以其雄浑壮阔的自然风貌和深厚的人文底蕴,成为历代画家描绘创作的主题……4月12日,“画说五岳•泰山写生创作展”在燕京书画社盛大开幕,为艺术爱好者们带来了一场高水准的视觉盛宴。此次展览分为写生和创作两个板块,共展出作品64幅,汇聚了郑山麓、张建豹、赵青仲、徐卫国、彭华竞、曹天文、李耀林等七位知名画家深入泰山写生后创作的精品佳作,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绘... 详细>> |
|
|